专家众议心衰领域治疗进展,芪苈强心胶囊创新心衰防治理念

日期: 2022-04-09 12:04:56     来源: 管理员 浏览量: 94

我国心衰患病率增长快速,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心衰患者1370万。心衰再住院率高、死亡率高,预后差。因此,提高对心衰防治的认识了解,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

4月24日,第八届心血管病靶向治疗论坛暨第十一届中部心脏病学会议心衰论坛成功举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廖玉华教授、卢永昕教授,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王江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邓伟教授、十堰市人民医院王家宁教授和襄阳市中心医院李彬教授担任大会主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邹云增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与心血管领域多位专家,对我国心衰防治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现整理专家报告内容精粹与读者共享。

正确认识心衰,开展规范化治疗,

全面提升心衰治疗效果

心衰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常见疾病,针对目前我国心衰规范化诊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心衰医疗质量评价和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宇辉教授介绍,《2020中国心衰医疗质量控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心衰患者超声心脏功能评估率、利钠肽检测率,适用人群出院后RAS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明显提高,但仍存在部分有待改进的规范化诊疗问题,需进一步提高。

心衰的定义和分类对于心衰患者的识别和治疗至关重要。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健教授介绍了由美国心衰学会(HFSA)联合欧洲心力衰竭学会(HFA)、日本心力衰竭学会(JHFS)提出的心衰通用性定义,指出心衰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症状或体征由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引起,并存在利钠肽水平升高和/或肺或全身充血的客观证据。该定义纳入了客观监测指标,具有良好的临床普适性和敏感性,能够更好地指导治疗,评价预后。

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EF)是我国心衰的主要类型,与射血分数降低心衰(HFrEF)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存在明显不同,HFpEF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50%。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京敏教授指出,内脏脂肪炎症是导致HFpEF的重要机制,炎症反应导致深层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从而引发心衰。另外,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钠尿肽(NP)系统与脂肪组织炎症密切相关。

心衰患者的药物治疗主要针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SNS),尽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死亡率,但心衰患者预后仍然较差,临床亟需开发新的药物来打破这一局面。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江教授介绍,心衰患者中cGMP信号通路受阻可导致心肌功能障碍和心肌重构,干预cGMP信号通路或可改善心衰患者症状。

以络病理论为指导,

芪苈强心胶囊为心衰治疗打开全新视角

心室重构是慢性心衰的主要病理基础,高血压等基础疾病通过机械应力增加导致心肌重构,可进一步引发心衰和心律失常。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邹云增教授指出,传统治疗心衰的药物靶点单一,治疗效果欠佳。邹云增教授介绍,以络病理论指导的芪苈强心胶囊通过多环节、多途径、多方位作用,在治疗心衰方面优势显著。芪苈强心胶囊具有强心、利尿、扩血管作用,能明显抑制RAAS等神经内分泌激素的过度激活,抑制炎症反应,阻抑室壁厚度的增加,减少心室重塑,从而改善心衰的生物学基础。芪苈强心胶囊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等药物联用,可进一步改善高血压心肌肥厚和心肌重塑。

此外,邹云增教授还指出,压力和容量两种机械应力超负荷导致的心肌重构发生机制不同,治疗方式也存在差异。ACEI等药物应用于主动脉瓣反流导致的心肌重构效果不佳。邹教授团队通过建立主动脉瓣反流导致心脏容量超负荷模型,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研究发现芪苈强心胶囊针对主动脉瓣反流导致的心脏重构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

以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作为主要创新点之一的“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获得了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中医在心衰治疗的应用提供了有力依据。南方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多年来围绕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心衰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索。李新立教授介绍,中医络病理论脉络学说认为,气阳虚乏、脉络阻滞、尿少水肿导致的络息成积可以引发心室重构,与RAAS、SNS激活导致心室重构为慢性心衰的病机新概念相吻合。芪苈强心胶囊是以脉络学说理论指导组方而成的复方制剂,具有益气温阳、利水消肿、活血化瘀的功效。

李新立教授主持开展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可使氨基末端脑肭肽前体(NT-proBNP)降低超过30%的患者比例较安慰剂增加16%,心血管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降低。同时,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心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心衰的靶点,可有效改善心室重构和心肌细胞能量代谢。与此同时,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复合终点事件的评估研究(QUEST研究)正在开展之中,该研究将进一步阐明芪苈强心胶囊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优化临床合理用药方案提供高质量的临床证据。

多措并举,加强心衰患者管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心肌微血管病变导致的内皮和微血管功能障碍,可引发心肌收缩/舒张功能障碍,并最终引发心衰,因此微血管病变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唐其柱教授介绍,PET和冠状动脉内多普勒分别是无创及创伤性检测技术的金标准,而乙酰胆碱激发试验可预测微血管病变患者心血管事件。微血管病变的治疗原则在于控制危险因素,改善微血管内供血及心肌需氧/供氧矛盾,从而预防心肌重构。

血清离子平衡紊乱在心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心衰的预后密切相关。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许顶立教授指出,临床医生应加强对于离子异常在心衰发生发展中作用的认识,提高对心衰患者离子异常的处理能力。2020年发布的《中国心力衰竭患者离子管理专家共识》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结果,分别从钾、镁、钠和铁四个方面,介绍心衰患者血清离子的评估与管理,为临床提供了规范化的指导。

2020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中,多项研究报道再一次验证了心血管事件链不同阶段心率管理对临床结局的重要影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董吁钢教授指出,对于不同的心血管事件链阶段,心率管理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单用β受体阻滞剂对于心衰患者的心率管理具有一定局限性,包括部分患者禁忌及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导致剂量提升困难。β受体阻滞剂联合伊伐布雷定可有效降低心率,并改善心功能。

心衰恶化是心衰病程中的一个阶段。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庆教授指出,约1/6的HFrEF患者确诊后18个月内会发生心衰恶化,每年约30%的症状性慢性心衰患者会发生心衰恶化。目前心衰患者的药物治疗主要针对RAAS和SNS,尽管在不断优化治疗方案,心衰恶化患者再住院率和死亡率仍然较高,心衰恶化患者亟需新的治疗策略。

肺动脉高压综合征是导致右心衰的重要疾病之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郭小梅教授指出,肺动脉高压需明确诊断,基因筛查具有重要价值。对于肺动脉高压患者,早期病因治疗和综合治疗是关键,治疗目标在于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心脏重构,逆转右心衰竭。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的重要进展,但ICIs可以造成多种心血管不良反应,心肌炎是最常见和最致命的免疫治疗相关心血管不良反应。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玲教授指出,ICIs相关心肌炎常合并其他器官受累,导致预后恶化。应根据严重程度的临床分型采取不同治疗措施,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建立多学科联合机制十分必要,制定规范的治疗流程,成立专业的肿瘤心脏病学团队,一起努力为肿瘤伴心脏病患者的安全有效治疗保驾护航。

小结

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为攻克这一疾病,不断改善患者预后,领域内专家学者孜孜以求,持续探索,成果显著。以络病理论指导研发的专利药物芪苈强心胶囊能够发挥多靶点作用,标本兼治心衰,为这一临床难治性疾病的管理打开了新的视角和思路,而其硬终点研究——QUEST研究的开展,有望为心衰未来治疗策略提供循证证据支撑,让我们拭目以待。